您好!欢迎您参加2025年度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网上有奖竞答活动 登录后即可开始答题!
关于竞答活动的通知
点击查看
竞答学习资料
点击查看
主办单位
郑 州 市 总 工 会
中共郑州市委机要保密局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
A.
国家安全部门
B.
公安部门
C.
中央保密委员会
D.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2.
级以上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 )
A.
乡
B.
县
C.
市
D.
省
3.
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以 为核心。( )
A.
宪法
B.
国家安全法
C.
保守国家秘密法
D.
国防法
4.
保密法治的核心价值是( )
A.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B.
保障公民正当权益
C.
制裁泄露国家秘密行为
D.
规范保密管理行为
5.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 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A.
国家公务员
B.
共产党员
C.
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
D.
企业人员
6.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
A.
工作需要
B.
个人意愿
C.
法定程序
D.
上级指示
7.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报废多年的涉密计算机卖给废品收购站
B.
擅自卸载保密技术防护专用系统
C.
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普通优盘
D.
涉密计算机及时安装和升级专业木马查杀工具
8.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 ,加强保密检查。( )
A.
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B.
完善保密防护措施
C.
开展保密宣传教育
D.
以上都正确
9.
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 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
赠送
B.
出售
C.
丢弃
D.
以上都正确
10.
下列做法符合规定的是 。( )
A.
航天爱好者小刘使用无人机对某军事机场进行拍摄,并在互联网上与好友分享
B.
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用普通快递将一份秘密级文件邮寄给上级单位
C.
某废品收购站工作人员宋某在一批废品中发现两份机密级文件,立刻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保密行政主管部门
D.
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某,将一份秘密级文件用手机拍摄保存,但没有外传
11.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以 ( )
A.
处罚
B.
收缴
C.
整改
D.
销毁
12.
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 )
A.
行政责任
B.
刑事责任
C.
民事责任
D.
党纪处分
13.
每年 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A.
4月14日
B.
4月15日
C.
5月14日
D.
5月15日
14.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 ,以政治安全为 ,以经济安全为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
A.
宗旨、基础、保障、根本
B.
基础、保障、宗旨、根本
C.
根本、基础、保障、宗旨
D.
宗旨、根本、基础、保障
15.
下列哪些人员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策反利用的重点对象。 ( )
A.
国家公职人员、军人
B.
科研单位工作人员
C.
在校大学生
D.
以上都正确
16.
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
A.
商业秘密
B.
工作秘密
C.
国家秘密
D.
个人隐私
17.
机关、单位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人员专门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
A.
保密工作机构
B.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
业务工作部门
D.
工作组
18.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 。( )
A.
分级保护
B.
分类保护
C.
分层保护
D.
分项保护
19.
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保守国家秘密有关罪名的是()。( )
A.
颠覆国家政权罪
B.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C.
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罪
D.
泄露国家秘密罪
20.
保密法第八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 ),加强保密检查。”
A.
保密宣传教育
B.
保密督导
C.
全员保密培训
D.
保密文化建设
21.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 )
A.
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B.
扩大国际外交影响力
C.
提升国家经济总量
D.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2.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间是()
A.
2012年
B.
2014年
C.
2016年
D.
2018年
23.
《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是( )
A.
保障公民个人自由
B.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C.
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D.
发展军事科技
24.
“颜色革命”的本质是( )
A.
国家内部自然政治变革
B.
文化领域创新活动
C.
外部势力干预颠覆政权
D.
经济全球化必然结果
25.
我国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是( )
A.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扩大地方政府自治权
C.
加强国际军事联盟
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6.
《反间谍法》明确禁止的行为是()
A.
为境外机构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B.
公民出国旅游
C.
企业正常技术合作
D.
学术论文公开发表
27.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是( )
A.
全面禁止外国文化产品
B.
取消网络言论自由
C.
限制高校学术研究
D.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8.
“一国两制”方针的宪制基础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反分裂国家法》
D.
《香港基本法》
29.
《香港国安法》针对的犯罪行为不包括()
A.
普通商业诈骗
B.
分裂国家
C.
颠覆国家政权
D.
恐怖活动
30.
政治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是()
A.
自然灾害频发
B.
文化多样性冲突
C.
科技竞争压力
D.
外部渗透与内部腐败
31.
“两个维护”的内容是( )
A.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B.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
D.
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32.
《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目的是()
A.
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B.
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
C.
限制台湾地区文化传播
D.
推动两岸军事对抗
33.
网络政治安全的核心任务是()
A.
禁止网民使用社交媒体
B.
防范境外势力网络渗透
C.
关闭所有境外网站
D.
限制互联网技术创新
34.
政治安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
国家政权稳定
B.
公民收入水平提升
C.
文化市场繁荣
D.
军事装备现代化
35.
“一带一路”倡议对政治安全的意义是( )
A.
削弱国家主权
B.
减少国内资源开发
C.
限制民族文化传播
D.
增强国际话语权与地缘影响力
36.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作用是( )
A.
扩大党员个人权利
B.
限制党内民主讨论
C.
严明党的纪律,防止腐败渗透
D.
取消党员选举权
37.
维护政治安全需要( )
A.
仅依靠军事力量
B.
完全依赖国际援助
C.
多领域协同治理(如经济、文化、网络)
D.
取消社会监督机制
38.
“历史虚无主义”对政治安全的危害是( )
A.
促进历史研究多元化
B.
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C.
推动传统文化复兴
D.
增强民族凝聚力
39.
我国政治安全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
多党合作轮流执政
D.
宗教自由政策
40.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底线是( )
A.
不得干涉中国内政
B.
不得传播宗教信仰
C.
不得开展公益活动
D.
不得雇佣中国公民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包括( )
A.
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
完全依赖国内市场
C.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D.
限制居民消费升级
2.
数据安全法规范的重点领域包括( )
A.
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B.
企业用户隐私保护
C.
政务数据公开透明
D.
跨境数据流动风险评估
3.
我国外汇储备的功能包括()
A.
稳定本币汇率
B.
支付国际债务
C.
直接投资海外军事基地
D.
应对突发性国际收支危机
4.
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
A.
金融体系稳定
B.
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
C.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D.
数据跨境流动监管
5.
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包括( )
A.
政权安全
B.
文化多样性保护
C.
制度安全
D.
意识形态安全
6.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五大要素”包括( )
A.
人民安全
B.
政治安全
C.
经济安全
D.
军事安全
7.
《国家安全法》明确禁止的行为有 ( )
A.
背叛国家、分裂国家
B.
企业正常技术合作
C.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D.
泄露国家秘密
8.
“颜色革命”的典型特征是()
A.
外部势力资金支持
B.
通过民主选举实现政权更迭
C.
利用社会矛盾制造动荡
D.
传播西方价值观
9.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包括( )
A.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B.
全面禁止外国影视作品
C.
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D.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10.
《反间谍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包括( )
A.
保守国家秘密
B.
举报间谍行为
C.
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D.
公开讨论涉密信息
11.
“一国两制”方针的宪制基础包括()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香港基本法》
C.
《澳门基本法》
D.
《民族区域自治法》
12.
《香港国安法》针对的犯罪行为包括( )
A.
分裂国家
B.
普通商业纠纷
C.
颠覆国家政权
D.
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
13.
政治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是()
A.
境外势力渗透
B.
自然灾害频发
C.
内部腐败问题
D.
意识形态攻击
14.
“两个维护”的具体内容是( )
A.
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B.
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
C.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D.
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15.
《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目标包括( )
A.
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B.
限制两岸文化交流
C.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
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16.
网络政治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 )
A.
境外势力网络渗透
B.
网民正常社交活动
C.
传播虚假信息煽动对立
D.
黑客攻击关键基础设施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在( )
A.
集中力量办大事
B.
多党轮流执政
C.
有效防范政治风险
D.
保障长期社会稳定
18.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合法边界是( )
A.
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B.
不得传播宗教思想
C.
不得干涉中国内政
D.
不得开展公益活动
19.
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的重点任务包括( )
A.
防范境外势力渗透
B.
取消思想政治课程
C.
抵制错误思潮传播
D.
限制学术国际合作
20.
“第五纵队”的常见渗透手段包括( )
A.
资助国内非法组织
B.
开展正常学术交流
C.
利用社交媒体煽动对立
D.
策动“颜色革命”
2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范对象包括( )
A.
违反政治纪律行为
B.
党员个人合法言论
C.
贪污腐败行为
D.
失职渎职行为
22.
“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方式包括( )
A.
文化渗透
B.
军事威胁
C.
扶持反对派势力
D.
经济制裁
23.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包括()
A.
民族团结
B.
强制推行单一语言
C.
民族平等
D.
共同繁荣
24.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政治安全的作用是( )
A.
增强政权合法性
B.
扩大贫富差距
C.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
巩固社会稳定
25.
《网络安全法》对政治安全的作用包括()
A.
防范网络攻击
B.
限制电子商务发展
C.
打击网络谣言
D.
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26.
“党管媒体”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
A.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B.
禁止所有批评性报道
C.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D.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
维护政治安全需要重点防范的领域包括()
A.
意识形态领域
B.
传统农业生产
C.
网络空间
D.
民族宗教领域
28.
“一带一路”倡议对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是()
A.
增强国际话语权
B.
削弱国家主权
C.
促进地缘合作互信
D.
加剧区域冲突
29.
《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工作方针包括( )
A.
预防为主
B.
被动应对
C.
标本兼治
D.
依赖外部援助
30.
“网络主权”的内涵包括()
A.
自主管理本国网络
B.
禁止国际互联网连接
C.
防范外部网络干涉
D.
制定网络空间规则
31.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包括( )
A.
否定党的领导
B.
促进历史研究创新
C.
消解民族精神
D.
破坏制度自信
32.
公民维护政治安全的义务包括( )
A.
遵守宪法法律
B.
参与境外反华组织
C.
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D.
保守国家秘密
33.
“意识形态渗透”的常见载体包括( )
A.
影视作品
B.
科技合作论文
C.
社交媒体
D.
学术交流项目
34.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的建设要求包括( )
A.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B.
实行多党轮流执政
C.
全面从严治党
D.
推进反腐败斗争
35.
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
A.
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
B.
两者完全独立
C.
政治安全为经济提供稳定环境
D.
经济全球化必然威胁政治安全
36.
“两个维护”的政治意义包括( )
A.
确保党中央权威
B.
限制地方自主权
C.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D.
促进党内民主协商
37.
《反分裂国家法》明确禁止的行为包括( )
A.
台湾地区独立公投
B.
两岸经贸合作
C.
分裂国家领土
D.
煽动民族仇恨
38.
高校防范政治风险的措施包括( )
A.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
B.
禁止国际学术交流
C.
管理境外教材使用
D.
抵制错误思潮
39.
“文化自信”对政治安全的作用是( )
A.
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B.
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C.
增强民族凝聚力
D.
巩固制度认同
40.
我国政治安全的根本目标是( )
A.
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B.
实现全球霸权
C.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D.
扩大领土范围
1.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通过军事扩张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
错
2.
“关键基础设施”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据存储中心。
对
错
3.
“反垄断法”通过防止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经济安全。
对
错
4.
国土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对
错
5.
“九段线”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南海海域划分边界线。
对
错
6.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传承。
对
错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传统文化商业化。
对
错
8.
“文化自信”指盲目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
对
错
9.
《国家安全法》明确将文化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对
错
10.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目的是用中华文化取代其他国家的文化。
对
错
11.
随意丢弃快递单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对
错
12.
国家反诈中心APP可以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
对
错
13.
朋友圈转发“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谣言可能违法。
对
错
14.
手机丢失后,只需购买新手机,无需挂失支付账号。
对
错
15.
“杀猪盘”诈骗通常通过婚恋交友诱导投资。
对
错
16.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仅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涉及基层腐败问题。
对
错
17.
公民发现疑似间谍行为时,应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曝光。
对
错
18.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可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员工安全培训。
对
错
19.
网络运营者可以未经用户同意随意公开其个人信息。
对
错
20.
国土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对
错